熊海滨
政商关系在商业世界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闲关系表现为三个层次:企业主与政治家,企业与体制环境,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
从历史看,国家资本一直占主导地位,政府对资源的分配拥有绝对的权力,在此情形下,民营资本必然对政府表现为依附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是一个成功而智慧的政治家。这是中国独特的商业环境所致,从古到今,这个铁律未曾有丝毫改变。并不是中国企业家好此道,而是现实需要企业家们在市场与其权力之间寻找到最好的平衡点,从而顺利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开展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商业环境要求的经营方式。然而,商业与政治毕竟是两种生态环境,能自如切换者不仅需要过人的智慧,更需要商人的睿智头脑和政治的协调技巧,还有不可或缺的是深藏不露的性格。
在今天的中国,政商关系仍然是显着的赢利模式之一,因为诞生于市场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
在中国,商业从来就不是商业的事情,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大多数存在原罪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敢于突破当时旧的体制,敢于利用各种灰色地带,原罪是他们不可逃避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如何有技巧的游刃于越来越复杂的政商博弈之中,将成为考验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最大挑战。
既然民营企业无法绕开政商关系这个坎,只有接受现实,去经营政商关系。
一、设立专门部门来应对政商关系,或者干脆从政府部门聘请专门人士担任此任
二、进入政协或人大,成为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利用合法的政治舞台提出利益诉求。
三、加入由政府主导的民间商会,协会。依仗组织资源帮助疏通上下关系。
然而,政治对于商业,犹如酒对余人,少喝强身,多饮送命,其间,度是最
难把握。民营企业与政府领导的关系应该掌握好火候,太凉的时候就加点火,太热的时候就加点水,但是话好说,事难做。离领导太远,难以获得政策利益,和政治缠绕太紧,零距离接触,就离政治风险不远,只有做到若离若即,政府权力也是如此,官商之间确立良好动机作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如何在复杂的政商交叉环境中把握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各种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尺度,往往决定了民营企业家以及背后的企业不同的命运。2007年,在深圳楼市狂涨之时,万科却在深圳及广州启动了“中低收入人群住宅”项目,这为万科迎来众多赞誉,显示了王石能够站在政府角度思考民生,将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溶合的大智慧。此举当然获得政府的认可
中国的政商关系永远是民营企业家绕不过去的一个核心命题。良好的政商关系生态能使经营者追求到企业家精神,政府追求到良好公众形象。改革开放三十年,面对强大的政府和强势的国有资本,民营企业家无不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必须要成为一个政治家,要在政治变换中洞察机遇,要在与政府的博弈中把握资源。柳传志说“对于我那一代企业家,要想把企业办好,不踩红线是活不下去的,不能一点不踩,但是也不能踩多了”
目前中国的政商关系复杂,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许多人为的负面因素,但如果从改革三十年的历史阶段来看,政商关系正在逐渐由混浊渐次清澈,虽然这种变化来得相当缓慢,但毕竟随历史发展有所改善。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只有认清目前的商业环境,严谨把握政商关系的度,顺应社会现状才能在目前的商业土壤中开花结果,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幸运的是,中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特色将更多的走向国际规范,管制政府最终也不可避免的需要走向有限政府,这将使中国未来的企业家更多的降低政治风险,拥有更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