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从培训到学习

人力资源部 陈治伦

上一次我在《教育与培训》一文中曾经提到:学校管教育,企业管培训;教育注重素质,培训强调技能;教育与培训在不同的阶段、层次、侧面做工作,目的都是培养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价值,为社会塑造合格适用的人才。

近年来,新锐和达每年进行的员工培训已达80多场次,包括公司级、部门级培训,形式有内部员工自己培训、请外界专家教授讲课、外派员工参加培训或研讨会、参加技术资格认证等,使公司的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制度规范得到很好的宣贯,员工的心态和技能也获得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从最近几次进行的员工满意度季度调查来看,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单项满意度(平均82%)持续低于总体满意度(平均91%),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培训的策划和组织是人力资源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每年都要制定公司级和部门级的年度培训计划,在工作过程中还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调整培训项目,大部分课程都能按时完成,客观地说,培训工作是达到了要求的。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客户类型分散、业务领域知识和技能要求各不相同的组织,我们不可能满足每位员工的培训需要,尤其是在他们最急需的时候。此外,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了解也是一个难题。培训讲师一般不是员工的直接上级,而后者负责对员工进行工作安排和绩效评估,使得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产生脱节。

通过与各部门主管、员工的沟通交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我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1)培训对员工来说是被动的,它忽略了“是我要学习”这个出发点;

(2)大多数真正有效的学习都是发生在实际工作中,而不是培训课堂上;

(3)针对心态、文化、制度方面的培训是有效的,但针对能力的培训所起的作用却是有限的,而员工却对后者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

(4)许多主管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可他们常常误判了问题的根源(如业务流程的不规范等),使培训不起作用。

那么,就让我们转换一个思维方式吧——化“培训”为“学习”:从被动等待公司安排我培训,变为是我主动要学习;从公司别人要为我的培训负责,变为我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负责;从公司提出培训要求,变为根据工作需要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可以以所服务的客户为中心,设计最切实可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在工作过程中自己学习、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将是一次观念上的重要改变,我们不再需要等待,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现在、也可以把握自己的未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我们的经验不仅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也许在一次闲聊中,就能解决同事的一个难题。

虽然有的培训仍然要在教室里进行,不过我认为大多数学习都适于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各位主管应从实际业务的需要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协助下属员工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并帮助他们完成学习计划。最后,学习的效果也就能很容易地体现出来:任务完成了,就有效果;任务没完成,说明要么是学习目标不对、要么是没达到学习要求,这样既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也提供了业绩评估的依据。

化“培训”为“学习”,人力资源部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担子更重了。在文化、观念、心态、素质、规范、制度方面的培训工作仍然要继续开展,同时还要增加“学习指导”的职责,即帮助每位员工厘清学习目标、推荐学习资料,协助员工成为彼此的学习资源,满足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实现“按需学习”的境界。

学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业、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