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市场营销部 太泉

《大国崛起》通过近500年来几个不同历史阶段崛起的大国发展兴衰的分析,揭示了大国通过征服海洋、全球贸易、工业革命、政治变革、市场经济等重大发展策略使自己的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成为具有影响世界史的国家。而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发展兴衰与大国兴衰历史规律又有何等的相似之处。

该片中的一位教授曾说:“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企业的强大也是内部力量的延伸。

各国的崛起均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都是一个有国家意志和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大国崛起是其内在和谐发展的外拓,是全体国民在高度凝聚力下,形成合力的外在表现。企业同样如此,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能做大做强。

如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除了人力资源里讲的收入、工作满意度、亲和力、员工保障心理、个人发展、人事考核等方面外,企业文化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倡导什么、激励什么、员工的行为也就会朝着这些方向靠拢,企业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所有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何志毅总裁在《金科玉律》刊首语中曾指出:企业盛衰转换,根本在于文化!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持续生存发展,越来越多地要依靠软实力,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最终企业运营能力和文化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久核心力。

分析大国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崛起都遵循着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社会制度创新-再回到思想观念创新这一规律上来。企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新一轮以创新为特征的商业竞争已经展开,企业创新带来的核心能力的提升是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管理创新。企业要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管理,但管理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也不是独创,而是两者的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博采众长,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经营环境特点的管理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中有几点比较关键: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自我剖析,对目前的管理情况有一个全面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掌握理论的精神实质,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例如德国的俾斯麦就是通过增强军队的力量这一政策,利用军队的帮助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议会中多数表决来实现了德国的统一,从而为德国的世界大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技术创新。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实现“二次创新”。技术创新,在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发展成世界大国的道路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为了更好的贸易管理,荷兰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活跃资本流通,荷兰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即股票交易所;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拥堵起来,这时,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再如:荷兰渔民发明的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的方法,将一种人人都可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靠技术创新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这在14世纪无疑是一个奇迹;为了打败远比自己强大的英国商船,荷兰人改造了传统的欧洲商船,设计出独特的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并且造价很低廉,就是靠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因此,无论是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都可以看出:创新成就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