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对大国崛起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营运管理部 许志为

看大国崛起,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能够从中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对于如何崛起成为真正的大国,相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国的兴衰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500年来,在大国崛起的此消彼长中,有的大国在衰落,也有新的大国在兴起,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大国的兴盛和衰落铺设好了舞台。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持续保持大国的地位,有一个基本条件一定是共通的,那就是具有自己优秀的、独特的思想文化。像法兰西的先贤祠和自由平等博爱、英国的莎士比亚和自由市场理念、美国的开拓和创新精神,都代表着各自卓越的文化影响力,向着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锐和达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禅定、人和、法制、创新”。新锐和达作为一家有着十多年发展历史的优秀IT企业,企业文化精神一直贯穿于工作的各个层面,在企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大国的推动力,而作为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人,文化同样也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大国崛起和企业文化共同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中来看,自然能发现许多的共通之处。

禅定——明心见性、荣辱不惊

自觉觉他人,从自我觉悟到帮助他人觉悟,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也是人生意义的实现。十九世纪的欧洲,正是因为有了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才带来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打开了新的篇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众多思想与艺术大师,都是要经过寂寞的思考和刻苦的钻研,自己先觉而悟道,才能进一步影响他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的中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社会上所产生的价值体系杂乱、文化缺失、急切需要道德重建等种种现象,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去认识社会、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去面对社会变化给个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都是需要每个人去努力寻找答案的命题。“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就是要具备强烈的时代感,要认清当今的时代背景、世界潮流、社会格局、国计民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老牌强国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时,美国则抓住时代机遇发展经济,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真正的大国能够以一种荣辱不惊的姿态永远屹立于世,对个人来说,作为大国国民,作为社会人、企业人,同样也需要以开放、理智、包容、积极的心态修身处世。

人和——目标一致、竞和共赢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从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形成了自由、平等、理性、法制、人权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观在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中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最能够为民众所普适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体系相似,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强调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影响企业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西方大国的崛起过程中,荷兰商人自发组成商会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华盛顿功成身退主动让贤成就了美国的百年之计,个人与集体完美融合所创造的合力深刻影响着社会进程。在全球化时代,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永远不能成为时代主旋律,国家、公司和个人的关系应该是协调均衡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是需要辩证对待的,只有达到多赢共赢的局面,才是每个人都希望的结果。

法制——决策民主、过程规范

世界大国在崛起之路上经历了几百年的探索,有一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制,民主和法制是一个现代大国崛起的必要内因。当然,关于民主与法制没有一套放之于四海皆准的通则,美国通过制宪会议和南北战争建立了联邦政府和总统制,英国通过《大宪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法国的几次大革命和立宪会议却没有带来宪政,反而造成社会的混乱,各个大国的崛起之路不尽相同,说明了民主和法制需要结合思想文化的土壤,放在条件合适的环境里,才能结出果实。制度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合适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当结合民主与法制理念,形成符合自身文化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和管理制度。

创新——持续学习、兼收并蓄

美国通过持续创新成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二十一世纪,信息化互联网为生产力带来新的飞跃,世界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日本自黑船开国之后便深感外面世界的强大,积极地走上了向西方列强寻经学习的道路,而此时的大清帝国虽然已经为鸦片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却仍然沉醉于大国的夕阳晚照中固步自封,再往后的甲午海战更证明了背离时代者注定要失败。在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态势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唯有创新,不断学习,改变观念,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需要在思想、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保持创新活力,创新不完全是依靠自身能力,通过吸收和转化,同样能够实现创新。西方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优势,而国内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层,讲创新,也不纯粹是学习西方,从中国数千年文化宝藏中汲取营养同样重要。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形象的分析了中外各国的民族性格,并自信的断言“中国人具备博大、纯朴、深沉和灵敏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企业或个人应该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一方面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方能获得中西共通的智慧,创造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