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大理丽江游记

广电业务部 王飞

去年七月,利用婚假与媳妇及家人一道去了向往已久的丽江。

我们是在大理玩了两天然后再到的丽江,大理去过多次,不过这次发现很多地方还是有变化。大理三塔,现在山门外修了很多高大雄伟的建筑,感觉有点像唐代的建筑风格,比较大气。据说这次修这些建筑是为了搞一个“开光大典”,可惜没赶上。大理古城,依旧是老样子,人多商店多,洋人也多。在古城吃了鸡丝凉米线,味道不错。下午开始出发去朋友介绍的南诏风情岛,行车路线就是围着洱海转,并穿过很多白族村寨。公路边长了很多仙人掌,绿柳成阴,再放眼望去洱海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逸。到了风情岛码头,坐渡船5分钟就到岛上了。整个岛都建成了一个以白族民俗为主的主题公园,有很多景点,景色很不错。

从大理到丽江,走大丽路四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丽江古城建筑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坝子上,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它依山傍水,完美地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初到丽江第一印象就是感觉天很蓝、云很近,好像触手可及,但没多久就下了一场暴雨,一时间天昏地暗、狂风骤雨,天气真是变化多端啊。走在古城中,大街两边充满了仿古建筑,感觉时光倒流了至少一个世纪。碎青石铺就的小路,磨得非常光滑,由于走的人多了,路面也有些不平。两旁古老的砖木结构小屋,错落有致地挤在一起。每家的大门上都贴着对联,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写的,感觉每家都是书香门第,在天井和窗口还养了很多漂亮的花。

我们在古城中心四方街附近找了一家客栈住下,老板是四川人,很热情。每个标间100元一天,听说淡季时才要30。客栈有一个完整的天井,栽了很多花,有几个房客坐在院里闲聊,感觉就像是在这住了很久的样子。安顿下来后,我们就出去逛街。经过四方街小广场时,正好有一队纳西族老大娘穿着民族服装,手位手围成一圈在跳舞,很是好看,许多游客也加入到队伍中一起共舞,真是其乐融融。

丽江古城以纳西族居多,纳西族的姓大部分都姓和或者木,有官姓“木”民姓“和”的说法,所以根据姓就可以知道他的前辈是官还是民了。纳西少女的服装与白族服装很相似,只是包头不同,并且多了一个披肩,叫做“披星戴月”,从这个称谓中可以看出纳西妇女的勤劳——她们起早睡晚,可说是披星戴月地辛勤劳作着,承担了所有的家庭重担,而让自己的男人有时间去学习文化、音乐和美术,所以纳西男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古城中商铺很多,以四方街为中心,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手工艺品,感觉像个集贸市场。

我们在古城边上一个川菜馆吃的晚饭,菜很贵,味道一般,价格是昆明的两倍。吃饱了,夜色也基本上盖住了古城,满城的红灯笼亮起来了,照得整个古城一片火红,场面很是壮观。顺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了酒吧一条街。夜色里的酒吧街,被一条小河分割成两半,两边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酒吧或咖啡馆,陈旧的设施,此时倒更让这里显得古朴中透着典雅,各家店铺门前都挂着一串串红光闪闪的灯笼。每家酒吧门口都有漂亮的纳西族姑娘在唱歌,招览游客。走着走着到了一个有名的酒吧“一米阳光”,很多人都在留影,我们也去凑了一下热闹。不知从何时开的场,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方言味很浓的古老民歌,有最时尚的流行歌曲、最老的革命歌曲。有一位游客滑稽地演唱起了刘三姐里的对歌,对岸的人们纷纷响应,一时间,酒吧街这边问,那边答,一唱一合,整条街都成了歌的海洋,南腔北调,响彻古城。在酒吧街,人们都变得无所顾忌,尽情的放纵……直到后半夜,歌声才渐渐消失。

第二天一早,根据客栈老板的建议我们包车去了拉市海。到了拉市海后才知道要骑马、而且费用非常高(每个人280元,砍价后180人),觉得不值,但已经起个大早来到了这里、又听说有很漂亮的自然风景、茶马古道的源头,觉得不去又很可惜、最后还是决定去。经过一小时的马程就到了茶马古道的源头,其实也就是一条深山中的小溪流,累啊。据马夫讲,这水现在还流到古城里,为源头保护环境,附近都没有开辟风景区。下午回到了古城,去了趟木王府。去的时候带了在昆明办的“快乐天堂”手册,免了30元的门票,果然是好东西啊。木府是古丽江州的知府衙门,是从明到清长达300多年世袭土司(知府)政治生活的明证。木府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三清殿、配殿及住宅庭院等等,占地极大,每个楼都很雄伟大气,各种楼阁依狮子山面建,从山脚一直到山顶。至身其中,只能用“奢华”二字来形容。

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地方还没去,如玉龙雪山、虎跳峡等。多了一份遗憾,也多了一份期盼,有时间一定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