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管理部 许志为
2006年7月25日至7月27日,我受公司指派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服务外包、促进信息产业”。总的说来,参会两天,感受不少,在这里希望能够尽我所能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与各位同事一起分享。
一、外包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目前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占据了超过60%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但是BPO相对传统的ITO来说,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将来的发展速度将大大超过ITO。据预测,世界服务外包市场2004-2009年将会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市场将从2004年的3040.83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322.90亿美元。
目前全球ITO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2005年全球ITO市场总额为2045.93亿美元,其中北美约占41%,西欧约占33%,日本约占15%,亚太地区约占4%,拉美地区约占2%。
2005年亚太地区ITO市场总额达到88.39亿美元,在亚太地区(除日本、印度以外),2005年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大约占整个地区的50%,其次是韩国约占26%,新加坡约占4%,中国约占4%。
以上统计的数据主要是来自Gartner,可能不一定准确,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市场分布的大致比例和市场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外包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我国软件产业销售规模和软件出口总额分别为3900亿元和35.9亿美元。预计我国软件外包出口市场规模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7%, 2009年将达到45.6亿美元以上。外包的主要来源地还是日本,约占60%,其次是美国15%,欧洲10%。而我国对日的外包还只占日本国内外包服务市场的3-5%,说明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软件外包出口企业的前20强只占有全国软件服务总出口额的13%,说明我国的外包行业还极度不成熟,行业集中度较低。2005年我国约有8000多家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但只有5家公司员工数超过2000名。
我国外包企业承接的外包工作主要还是以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本地化软件等低端编码开发为主,利润水平低,平均利润率只有7%,低于全球同类企业的11%的平均水平。
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也在为发展软件外包积极努力。商务部实施开展了“千百十”工程,确定了全国首批软件外包基地城市。科技部开展了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COSEP),力争打造软件外包的国家品牌。同时各地政府、软件园区、软件外包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的扶持及服务,都为促进外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逐渐上升,与国外相比优势已经不明显,所以目前外包服务有向内地第二梯度城市,如西安、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转移的趋势。
三、参会经验总结
听取本次会议上的主题演讲后,主要总结了以下的一些经验感受:
外语很重要。英语自不必说,日、韩等近邻国家的语言也非常重要。
人才很重要。现在的外包企业都特别缺人才,做外包的人才的基本素质应该是技术、沟通和外语缺一不可。
保持人才稳定性很重要。一批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有能力的中层管理人才是外包企业宝贵的财富。
公司规模很重要。此次会议上的多家跨国公司都提到,公司规模是他们考察承接外包服务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质量很重要。发包企业都特别担心质量问题是否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做项目特别是第一个合作项目的质量。还有是否通过CMM/CMMI认证也是外国公司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速度很重要。市场竞争激烈,一旦看好一个市场机会,就一定要加大投入,迅速雇佣人员进行开发,以免失去这个机会。而且完成外包项目的速度也必须要快,跨国公司一般业务流转都很讲究效率。
企业如何定位?外包企业成长初期,由于生存压力不能够选择市场,但是从长远来说,企业必须要进行战略定位,集中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注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企业要跟国际接轨,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关注内部的知识产权问题,这样才能有资格和外国企业站在一起。
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信息安全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外包服务企业要做到随时以客户安全利益为重。
四、对于昆明外包的思考
发挥地域优势。面对东南亚市场,昆明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中国距离印度、新加坡地理位置最近的省会级城市”,能否通过地域优势为外包发展找到新的方向?
借助政府、高校资源,寻找市场机会。借助政府和高校的资源形成合力,为本地企业多作宣传,加强交流,相信能为外包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加强合作,进入外包第二梯队。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偏高,昆明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国内第二梯队外包城市,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合作,以此来锻炼培养自己的外包队伍。
优化环境,吸引外来的人才投资。昆明的气候好,但是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大环境的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留学海归人士到昆明进行投资,可以带动本地外包产业的发展。
拉拉杂杂记了很多,仅是提供给大家一点参考,其实很多具体事情还是要靠我们脚踏实一件件地做,最后希望公司能够在外包发展的路上继续顺利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