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随笔

政务软件部 包伟

今天提起笔回想一下,转眼一瞬我已毕业三年,真是感叹时光飞逝。想起当年求学的时候,曾有人对我说过“人生最幸福的时期就是求学的时候”,那时根本听不进去。只是觉得,要为面对那些无聊的课程而感到无奈,要为面对那沉闷的课堂而感到烦恼,要为面对无数次的考试而感到忧愁,心想要是毕业之后能如何、如何……。毕业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求学的日子是多么令人怀念。

刚进入社会的我们,欠缺的东西还很多,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不牢靠等等。我们惟一有的就是怀着对未来的幻想与热情,和一股想努力学习,拼命工作的劲头。不管是学习、工作,人的一生就像在画圆圈,当你努力从起点画到终点时,却又是另一个圆的起点。当我们到达了求学的终点,又开始了工作的起点。现在的我们就像又回到当年求学的时候,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比较关键,对我们以后的事业生活起着深远影响的时期。在这个“工作求学期”,我有几点感受:

一、我们应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只有你自己喜欢,你才会主动尽力去做,只有自己主动去做才能把事做好,你看到过哪个成功的人所选择的事业是他所不喜欢的呢。

二、尽可能去承担更多的工作,让自己去接受更多磨练。接触的东西越多,我们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大,就像原来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语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在上学的时候只是草草应付,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方知其重要性。这时的我们就像一棵小树,要努力吸取地下的养分,吸收的越多,我们以后的果实将越大、越甜美。这时如果有一份高薪水而又轻松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杯隐形的毒药。所以对于一个不能给你负担与学习成长机会的公司而选择离开,不要因为待遇不理想而选择离开。

三、永远不能放弃你自己的理想。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身价很高的报业大王在他快退休时,他出了100万问所有人,谁要能说出使他成功的最终秘密,富翁就把这笔钱给说出答案的人。有许多人都猜测是机会、时间、金钱,富翁都摇摇头。最后有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说出是野心,富翁很吃惊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姑娘会猜对答案。小姑娘说因为她在和表姐争抢冰淇淋时,表姐说她有野心,最后她得到了冰淇淋,她认为是她的野心使她最后得到了冰淇淋。”,我们走过火车的铁轨(像独木桥)就知道,如果我们只看脚下,很容易就掉下铁轨;但是只要我们放松心情,向前看、向远处看,就能走得很远。我们的事业、生活也应如此,一定要向远看、向高处看,有越大的格局才能得到的越多,收获也越大。毕业之后的我们总是有很大理想与抱负,但因为工作之后理想与现实的很大出入,现实的生活都是琐碎的、困难的,很容易渐渐地把我们的锐气、理想磨平磨灭,但我坚信只要理想还在,我们就有实现它的机会,理想越高得到的会越多。如果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那你这一生将平淡如水。我相信想都不敢想的人,决不会有大的作为。

四、学会分清主次轻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学会运用80/20法则,什么是80/20法则?80/20法则认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在投入或努力可分为两种类型:1.多数,它们只造成少许的影响;2,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要的影响。举例来说,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世界上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在我们看书时,就要学会尽快看,可能那书中80%的价值就在那书页数的20%之内。在银行早些时候实行了大客户服务窗口,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平等,但是你要知道可能银行中那80%的存款都来自于那20%的客户,因此银行当然不会因为那80%的小客户群以至于损害到那20%的大客户群,因为他们知道主次及重要性,明白服务那的20%的大客户群更容易且利润更大。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尽量多想,然后去做。学会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锁定少数能以20%的投入得到那80%的收获,不必时时追求所有的机会。这样我们会做的轻松并且能有更大的收获。

以上是我毕业之后的一部分小小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