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部 王敏
2000年7月3日,刚从大学毕业的我直接进入了优耐达公司。到现在回想一下,已经刚好整整4年的时间。过去的时间回想起来总是觉得很快,四年的时间在眼前一划就过了。
和公司第一次的接触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了。记得那时1999年世博会,公司做昆明市的宾馆系统,要求全市的宾馆每天通过系统将宾馆的人员传送到市旅游局,当时面临遍布全市的系统都要升级,即使是公司的全部软件人员都参加实施,都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跑遍所有的宾馆。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大学3年级的学生,公司对我们班将近90个人进行了2天的培训,每个人的工作就是分片区的管理几个宾馆,然后手把手的教宾馆的人员使用宾馆系统。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软件实施。心理是特别的兴奋。自己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好像软件就是自己写的一样。
有了第一次和公司的接触,我觉得我将来的工作就是一个软件工程师,编写软件给我的客户使用。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于是,当毕业时我的同学都进入了国家机关,进入了金融机构,我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下海”。
毕业后第一天我就到公司报到。先是在公司熟悉环境,没过几天,就加入了我到公司的第一个项目组中。由于甲方的要求,我们项目组直接到客户现场开发,这是一种工作模式。现在回忆起来,这种工作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工作地点在昆明戒毒所,在离昆明20多公里的地方。当时的工作任务是开发戒毒所的人员管理系统。由于是刚进入公司,在项目组中主要还是跟这老员工学习。幸运的是从项目一开始,我就加入了项目组,参与了从项目调研到项目收尾整个项目的过程。更幸运的是,在这个项目中,我从梁涛、金涛、钟毅身上学到了许多工作上、生活上的经验。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再问了,但他们都不厌其烦的帮助我。对他们的感激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这是一种精神,公司的精神就是被这些人所传承。
戒毒所的项目做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就进入下一个项目组,然后参与了我在公司的第二个项目。说来还是有些传奇色彩的,有人说我刚出戒毒所戒完毒,又进烟厂开吸了。戒毒所的项目验收后,还没有在公司上一天班,就立刻下曲靖卷烟厂,投入到曲烟项目组。到曲靖项目组,发现和戒毒所项目组有很大的区别:第一是人员很多,第二是项目大。人员众多,可以相互学习的更多,让我有更多的和别人交流的机会。项目范围大,让我的眼界大开。
我到曲烟的时候,曲烟已经完成了一期的建设,并且刚投入试用。参与了一段时间的一期实施,就进入了二期的调研。在二期的项目中,我觉得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这个整个团队相互合作是分不开的,同样和和我的项目经理吕刚的帮教分不开的,更和公司CMM的执行分不开。
曲烟二期项目内容是非常多的,其间也遇到很多的问题,但通过整个项目组人员发挥集体的智慧,都逐一的解决了。当项目中遇到问题时,通常大家都会集中起来,开会讨论,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最后,选择出最好的选择办法。由于人多,有些侧面你没有想起来的,我想起来,在问题讨论中对问题分析比较透彻,比一个人要好很多,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也共享了别人的知识,提高可以说是非常快的。
在二期的项目组中,不得不提项目经理吕刚对我的帮助。跟着吕刚学习到一种对工作的态度。吕刚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项目经理。在平常的工作中,他就时常向我们项目组的人员强调工作要有负责认真态度。我的工作态度受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使我在后面的工作中一直都以这种态度来对待。
无论是曲烟的二期,还是曲烟三期,我觉得对我比较有帮助的是公司CMM过程。CMM指导了我们对项目的执行,使我们对项目的执行更有条理,更加的专业化,并且在不断的改进CMM以使他更加适用于我们。在面对项目时,没有手忙脚乱的感觉。并使CMM过程固化在我们的思想中。
现在曲烟三期的项目还在执行,我也在曲烟度过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完成每项工作。在公司已经工作了四年的时间,已经可以看做是老员工了,回想起来,发现在我遇到的那些公司老员工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并且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我将努力的向他们学习,并将他们的这种公司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