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仁义礼智信

——《晋商》观后感、《商道》读后感

企业软件部 吴建涛

“盗也有道,商也有商道”——摘至《商道》

“也义至利”——摘至《晋商》片头

前段时间看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十集《晋商》,就想写一篇读后感,由于工作一直很忙,没有下笔成篇,最近又在读一本小说《商道》,虽然没有读完,想把自己感受写出来的想法更强烈了,终于成篇。《商道》是韩国的一部畅销小说,《晋商》是中央电视台历时三年拍摄的十集特别节目,表现手法、讲述内容、内容背影都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以商业为背景;第二,都无数次提到中国儒家文化。我作为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私营经济的中的一员,自然是关心为商之道,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观完看完《晋商》《商道》,在回味中,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跳到脑海中,随手拈来作为本篇随笔的题目。

在《商道》中,主人翁是命运就是从仁开始的,一次仁慈的举动改变了命运,成为一身传奇的开始,这个故事的情节对“仁”的阐述可能是有点牵强附会,是小说的需要编出来的,但《晋商》中的一段故事确让我感动不以,山西三年大旱,史学家们在整理晋商兴衰史中发现,当时最大的茶商确在这三年大兴土木,修完庭院修祠堂,修完祠堂修戏台,是他的生意好吗?不是,由于大旱人口锐减,依靠人力长途运输至蒙古俄罗斯的茶叶生意只有正常年份的四分之一,那他在做什么?他在赈灾,他在让灾民们有尊严的有口饭吃,他不是简单的办粥厂,而是给灾民们一个工作的机会,他有花不完的钱吗?不是,史学家们估算,灾年再多一年,他也会破产的。我感动了——这是大仁,赈灾不留名,更重要的是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保持尊严生存的机会,谁说无商不欺,就是有大商人仁的胸怀。现今国外很多成功的商人,不是也大量投钱办慈善事业吗?虽说仁与商没有直接联系,但我想信一句话:“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在小的时候,理解的义就是朋友义气,提到义就是三国里的“桃园三结义”、水浒里的“聚义厅”的概念,长大后知道这样的理解太狭意了,但给我又是另一个大概念的义,指国家、民族的利益的义,古有荆柯刺秦王的义举,现代有刘胡兰等烈士的英勇就义,在和平年代普通人的义是什么呢,我读到《商道》中的一段文字时,有一种突然明白的感觉,书中有一段主人翁讲述,他讲利害的时候带出了义,经商就是为利,每个人在世人生存也是为利,我给你利有多大,实际就是想从你那里得道多大的利,一加一减结果你什么都没得到,甚至利与害是孪生兄弟,我为了自己的利给你利会转化为害,给你利越多害你越多,但我给你义,是另一种心态,是占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你最需要的,这才是义。讲得多好呀!我们IT行业有一个公司的口号:“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一个这个思想的很好的一句话,有了义的支撑,才能成为大商人,盖茨的理想是“让每个人都能使用电脑”,吉列的理想是“让每个男人都能舒服的自己刮胡子”,是这些义使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里我在谈的礼,不是只指儒家传统所说的“天地君亲师”,而是另外一种理解: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老古话,成功的商人都是尊重规则的。在《晋商》里,一开始是只有一家票号:日升昌,后来二掌柜毛鸿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日升昌,加盟改组蔚泰厚绸布庄为票号,成为山西第二大票号,先后成立的山西三十家票号,每一家票号都是遵守统一的规则,都是在有序的规则下展开竞争,正是有序的规则并且大家都遵守,使如此多的票号不但没有相互削弱,而是都强大起来,使整个山西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我前段时间读了一篇讲人力资源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如果要在忠诚、敬业两者间问什么重要,答案是敬业”,我赞同这个观点,敬业支持下,才会发自内心遵守行业规则,维护行业秩序,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看现在的有些行业,为了打倒自己的竞争者自己的同行,违反行业规则,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发展不起来,看着三十家晋商都繁荣发展,我在省视我自己的思维,什么是在规则下共赢,在做过的一个“红黑游戏”,我曾经是坚定的“出红牌者”,现在再做这个游戏,不知道我会出什么牌。如何在生存与规则的矛盾统一体的商业游戏中求生存,我在思考,但说实在话,我现在都还没想得透,我只是由一个坚定的“出红牌者”变成不是一个不知会出什么牌的人,至少《晋商》告诉我,规则下的共赢是存在的。

智不只是智力,在现在大家公认成功人士不但要“智商”还必须有“情商”,成功商人更是情商高的人,这里对情商我只聊一个话题:成功商人有勇气挑战自己,还有勇气面对巨大的压力。在《商道》里,主人翁事业第二次发展的故事让我很佩服,他当时已经是朝鲜向中国出口的最大人参供应商,但价格一直受中国的药店控制,有一年人参欠收,他组织了能组织到的货源带到北京,开价比往年的每斤25两银子上调至40两,北京所有药店抵制不买,双方都明白卖不出去他就会破产,在他离开北京前最后5天,他改了价格定为45两,大家都说这个疯了等着看笑话,最后一天所有药店老板来看他不降价怎么办,他叫人烧起篝火,把人参一捆捆烧了,他告拆大家,反正是破产了无所畏,北京各药店呆了,人参已经成为中药中很重要一味,还被中医称为救命草,全部烧了那各药店如何治病救人如何经营,各药店老板等回过神来喊停已经烧了一半,他们接受45两的价格,包括烧了的也算买下,他成功了,从此人参涨价,价格不再是中国药店说了算。

此大智大勇的故事在《晋商》里也存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各王公大臣包括西太后也忽忙西逃,来到山西,大家都挤兑现银,如此乱世本来各票号可以宣告破产,掌握的银子足够安享余生,大家没这样做相反当做一次发展的机会,当得知北京沦陷(据说比山西巡抚还早一天知道)就向各地组织充足的现银至山西,当逃难的贵族们来到由西,敞开兑银,西太后等人回北京后,宣布各地的税收统一交到山西票号各地分号,中央政府向各地的拨款也交票号承兑,有了政府的信誉保证与国家资金参与滚动,山西票号高速发展。

成功商人有勇气挑战自己,还有勇气面对巨大的压力。

指诚信、信誉,在各种讨论中都在充分阐述,《晋商》《商道》诚信的故事太多太多,这里让我想起的现在浙江温州商人的崛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温州商人因为诚信而沉寂,温州成为假货代名词,痛定思痛,九十年代末因为诚信而享誉全国,现在温州已经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浙江是我国外贸出口效益最好的省份。是什么创造了“浙江模式”“温州模式”,有一期中央2台《对话》的主题是“温州”,讨论出来的结论是“诚信是商人成功的条件”。

实现上,商道就是人道,会做人才能成功,这篇读后感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希望我成功,不是要在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而是成为一个有“道”的人,做事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