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读《程序员》第六期《论拓普的“倒掉”》有感

企业软件部 赵欣

周末闲聊之余,我读到这一篇文章后,感想很多,不想独自享受,特写这一篇文章与大家共探讨。

原文开篇如下“做软件起家的拓普,不仅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拥有一系列上市公司,而且不断在国内跑马圈地,拓普在国内圈了12000亩土地,开了27个大大小小的软件园。如今,拓普集团面临债务和违规担保各项诉讼,官司缠身,已经建成的园区大多门口罗雀(昆明的拓普软件园也是如此)。因为资金问题,不少都成了半拉子工程。而且由于工程款未及时支付,导致名工工资拖欠,一时拓普软件园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文章用了五个标题来阐述拓普“倒掉”的历史形成。第一个标题和第二个标题我在这里简要叙说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我比较关心的是后面三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就是“引子”,文章用了拓普200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来说明拓普现在业务利润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第二个标题就是“起家”,文章大概如下所述:拓普集团的创始人宋如华依靠5000元发家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宋如华真正在软件业的第一桶金是1994年抓住了“金税工程”的机会。

第三个标题就是“软件”,文章一开始介绍了拓普的项目是如何实施的,拓普是这样,项目基本上是定制,靠人靠关系去拉项目,洽谈项目时,基本上没有售前工程师参与,项目实施后问题重重,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脱节。看到这里我觉得如果软件都是以定制为主的话,不仅项目实施上问题很多,而且项目的竞争力也大打折扣。可以说拓普真的没有安心去做软件。联想到我们公司的提出三个方面,我不仅为拓普叹了一口气。在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件,我感到很诧异,文章中的一个采访者曾经做过拓普集团ERP系统的第一期工程。这个项目持续了三个月,由拓普的上海研究院以及炎黄在线(2000年拓普借“金狮股份”之壳进入沪市,以拓普经营的网站“炎黄在线”作为公司的名称)同时开发,经评比后再决定哪个产品上线使用。项目开发完成时,这名被采访者属于上海研究院,上海研究院提供了两百多页的文档,而炎黄在线仅仅提供了一份几十页的开发文档。并且在项目试用的两个星期里炎黄在线的系统经常有Bug产生,并且系统的权限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而上海研究院的系统却始终运行状态良好,甚至在这两周内不需要做任何维护工作。但最后拓普宣布采用炎黄在线的产品。一个拼命完成了这个系统的技术人员私下对这名采访者说,这个结果在开始就已经内定了,因为炎黄在线是上市公司,这样做可以让炎黄在线的股价得到提升。读到这里我就有很多感慨了,如果是看到当前利益的话,选择炎黄在线的系统肯定是不错的,但如果看到长期利益的话,那我们应该选谁了?究竟是长期利益大于当前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大于长期利益了?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文章还指出拓普的软件项目管理还是比较有水准的。但是后来因为集团规模扩张太快,各地项目研发立项繁多,而项目监管的力度没有跟上集团扩张的步伐,软件项目失败居多。我想这个也是拓普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吧。接着文章介绍到拓普的核心技术,拓普有两个产品,一个是M++ Builder,另外一个是Top Linux。Top Linux是取自中科院的一个Linux内核,然后拓普进行了汉化和贴牌后形成的产品,而M++ Builder则是一个数据抽取的中间件。Top Linux是由于外部原因停产了,而M++ Builder的创始人由于看到该产品的一些弱点,同时看到J2EE的一些优点后,之后彻底放弃了这个产品,转身进入市场,看到这里我又感到很纳闷了,如果拓普当时看到了这些优点,然后提取EJB的一些过人之处,我想金蝶中间件产品可能还不如M++ Builder吧。可能还会先于金蝶加入JCP啊。最后文章中的一段红字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宋如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种一颗树一年可以卖5万元,而养活一个技术人员给我带来什么?”这句话有没有被证实我不清楚,但如果我听到这句话后,离开拓普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