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软件部 何家华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不管是其山水田园,寺观亭阁,诗文碑刻,还是历史传说,对于游客来讲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桃花源是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于天下,那么现实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年我有幸去桃花源亲身感受了一下,现在我就其中的主要景点秦人村作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地理情况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桃源县,南倚武陵,北临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衡山、岳麓山、张家界、洞庭湖等风景名胜中枢。当年陶渊明就是从现在的常德市沿沅江顺流而下进入桃花源的。从桃源县城出发,向西南10余公里,就到了人间仙境桃花源,它是湖南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主体景区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而秦人村只有方圆2.5平方公里。但是秦人村基本上是四面环山,我想在古代真的是很难被发现。
第二:渊源
桃花源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语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陶渊明所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也就是我要介绍的秦人村;距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曾经追随陶渊明而造访桃花源以证实陶渊之说或者证明自己心中梦想的世外桃源,不过都没有真正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因此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楹联、碑刻以说明桃花源的虚与实和对当时自己所处社会的感慨,为桃花源的人文内涵刻下了不朽的篇章。
第三:现代桃花源
那么桃花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其实我认为陶渊明所指的世外桃源只是指现在的“世外桃源”主体景区,而我们游览的也主要是这些景区,前面已经指出桃花源主要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和桃仙岭,而这其中秦人村才是桃花源的关键之所在,如果没有秦人村,即便桃花山、桃源山以及桃仙岭再美也不会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
去过桃花源的人都知道秦人村才是当年陶渊明神往的世外仙境,因为这里没有战火纷争只有男耕女织。秦人村真的是四围重山阻隔,从正门走经过桃花山,走过桃花溪问路桥便来到秦人洞口,因为秦人村四面环山,要到秦人村就必须穿过这个古秦人洞,否则就必须绕过很长的路才能走到秦人村,可能大家对这个洞很好奇,其实这个洞只有不到10米左右的距离,但是如果没有人带路,你就会走到其中的一些分叉洞中,但是我试过即便是走错了最后你也会走得出来,因为那些分叉的洞和主洞的所有长度加起来也就六七十米长,我想这只是当时的人们故意制造的一些陷阱而已。入口比较小而且在一个泉水出口处,比较难发现,里边不到一人高大约有1.5米宽,比较潮湿和阴暗,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除非不得以我想没有人敢轻易去走过它。一旦穿过秦人古洞便是豁然台,往下环顾就是秦人村,和普通村子差不多,但是秦人村景区2.5平方公里,各种古代的耕作与生活的大多设施都还存在,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通幽竹廊其中每隔、古朴的秦居、表演民风民俗的戏台,水车、数亩良田、日常事务处理所(即公议堂)、秦人作坊等等,麻雀虽小五脏据全,当你看到这些古老的玩意儿的时候肯定会在脑子里浮现当时秦人在此生活劳作的景象,也可以想象在古代这里一定是一个治安良好的小社会。就算现在在这样的村子里住上几日我想也是一种享受吧。
其他诸如桃花山、桃仙山和桃仙岭无非时后来因为秦人村逐步被世人所知后因为爱屋及乌的原因才逐渐形成的旅游景观。相比之下就没有秦人村那样吸引人了,不过有两个地方还是值得一去的那就是方竹亭和桃仙岭的水府阁,因为方竹亭的竹子看起来是圆的但用手摸起来是方的,那次不巧我去摸大石柱子而错过了摸一摸方竹被落为笑柄;在水府阁呢可以看到湘江八大景观之一的"三日同辉"(由于沅江在此被一个小岛一分为二在下游再次汇合,在分流的地方因为水流的急缓不同便形成了水面的落差,每当太阳西下的时候便会在这两个不同水面上形成两个倒影连同天上的太阳便有三个太阳,所以叫做三日同辉)。
第四:民风民俗
提到桃花源就不得不提到这里得风俗,据说这里的风俗还是很多的,不过我所知道的是这里的人喜欢喝擂茶,这是桃花源独有的风俗,不论冬夏,人们都不吃中午饭,而是摆上一桌的擂茶,待客也是擂茶,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而成所以又名“三生汤”,其实现在由于不同的爱好可以自己加入一些调味的作料一起擂制,我喝的那加就是加了芝麻和盐等,不过我感觉喝起来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据说三国时期刘备的队伍在这里因为喝了擂茶治好了军队中当时得瘟病,就是现在当地人也称擂茶具有保健作用,我想大概是吧。桃花源的人们对桃花是别有深情的,比如漂亮的女孩子叫桃妹子,这里有一种名贵的石头叫桃花石,生蛋多的母鸡叫做桃花鸡……当然,如果您愿意花上3元钱就可以在这里看到更多的民风民俗表演,我认为是值的。
第五:古人对桃源的真实存在怀疑
尽管陶渊描绘的桃源如同仙境,但是古人也有表示怀疑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唐代的韩愈和北宋的苏轼。唐代韩愈在《桃源图》诗里写道:“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以佐证。苏轼则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怀疑,主要是不相信桃花源那样的社会的存在,而并没有否定游桃花源这个风景区,因为桃花源的故事流传日久,一传十,十传百,桃花源就逐渐被人们神化了,后来苏轼就说既然这里住的都是神仙为什么还要杀鸡来款待客人呢?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当今社会体现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可以说是桃花源这样的社会。
第六:总结
以上就是我所看到的桃花源,最后我想用桃源里的一句楹联结束“落花流水已远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其实陶渊写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只能在这里看到数不清的桃花和当年的那个与世隔绝的秦人村寨。但是这里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