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价值观浅谈

政务软件部 马均

前些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小崔说事》栏目请来了这样一个人,具体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他1997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市场营销系,毕业以后没去找工作,就直接到街边给别人擦皮鞋,到现在,六年过去了,他已经开了一个专门擦皮鞋的店,自定义了一套擦鞋的流程,并且分成了高低不同的档次,还用电脑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据他自己介绍,现在虽然谈不上赚到大笔的钱,但是生活是不成问题的,还有一些节余,日子过得挺滋润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这份工作,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觉得惊奇,或许还会有一些不解,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大学生不一定要做多么“高档”(其实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工作,但至少不应该去擦皮鞋,或者不应该主动去擦皮鞋,这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关于人的价值取向的问题。

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造自己的价值,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对于具体某个人而言,价值取向往往又有所不同,有些人觉得要做大事、赚大钱、为社会做大贡献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有些人觉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真正的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开开心心的,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两种想法并没有谁好谁不好之分,只是个人根据兴趣爱好、机遇、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差别来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已。

而社会对人的看法呢,经常会受到一些思维定式的影响,比如说:大学生不应该主动去擦皮鞋。虽然说大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这种想法。为什么呢,这种思维定式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从内心来说不愿意做擦皮鞋这样的工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在长期的这种广泛的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人士对他们也就有了“大学生不应该主动去擦皮鞋”这样的思维定式。那么,当有了一位或多位大学生愿意做擦皮鞋这样的工作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实,愿意做或不愿意做,这只是一个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的问题,并无对错之分,而社会却按照多数大学生的意志,把它绝对化,千篇一律化了。

说到底,“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实现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的不同而已,我们不是鼓励每个大学生都去擦皮鞋,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尊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毕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从事的职业统一起来,这才是莫大的幸福,也更有可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内做出好的成绩,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