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公司 彭守裙
这间不起眼的小店,坐落于泰国北部的小城清莱。
此刻,板门半开,早晨的阳光,稀稀淡淡的照在地上。
我坐在这家小面馆里,看那年过六旬的华籍老人以手工作业的方式揉制面条。
只见他慢条斯理的把鸡蛋一只一只地敲开,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梳打粉、盐巴,然后专心致志的揉了起来。抓、拿、捏、放,一个动作紧接着另一个,力量如波涛,层层相推,揉的十分起劲,揉啊揉啊,那原本奄奄一息的面团,慢慢的醒了、活了。它有了弹性,有了生命,奕奕的闪着光泽。那人在面团里加入发酵粉,又重新揉了约二十多分钟,搁置在一边,让面团生出属于自己的“灵魂”后,才把面团塞进搅面机里,搅出一条一条细细长长,有韧性、有弹性的面条来。
老人每天只揉八斤面,现揉现卖。
每斤面团可以揉出大约二十五碗面,换而言之,他的面店每天限卖二百碗面。售完,关店,休息,严格遵守“宁缺勿滥”的营业方式。
他略带感触地说:“有些的,为了节省成本,每斤面只放几个鸡蛋,然后搀入大量水份,结果呢,做出来的面条,质粗、味淡,拿在手上,硬硬的,不象面条,倒像木签。”
不是夸张,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它柔软而不糜烂,有咬劲而不坚实,由面条溢出来的蛋味,把整碗汤都染得香香的。
这面其实是老人以毕生铸造出来的精华。
让我难以忘怀的,其实也不是那面的味道,而是包裹在面条里那“敬业乐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