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部 张官云
虚实,是中国文化中很有意思的东西。自古以来,有关虚实的故事数不胜数,到现在依然是时时伴随着我们。我认为虚实是不断变化的:虚的东西,会变成实的。实的东西也会变成虚的;同一个事务,不同的人看来虚实也是不一样的;实的东西会影响虚的东西,虚的东西会影响实的东西;真所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那么,对于虚虚实实的东西,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该实的如果实得不够,那么该虚的就虚不起来;同样,该虚的虚得不够,那么该实的就实不起来。比如两个人谈恋爱,情投意合要结婚,过日子是实的,办结婚证办婚礼是虚的。但是如果不办结婚证,两个人搬到一起就开始过日子,谁相信你们俩是长久夫妻?生小孩都没法生!可见虚的东西还是很重要。反之,办婚礼搞得铺张浪费,前呼后拥,讲的是排场,玩的是豪华,把虚的东西搞得很有面子,但是如果结婚以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闹,夫妻俩日子都没法过。这样的婚不结也罢。
由此看来,虚和实都很重要。比如我们公司,做项目挣钱是实,搞管理搞公关是虚;技术是实,市场是虚;搞设计做编码是实,做调研作评审是虚,经济基础是实,上层建筑是虚厖如果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实的,别人是虚的。程序员可能会说,不是我写程序,这个项目怎么会成功,市场人员可能会说,不是我去找来项目,你们吃什么?
6年前,我刚进优耐达,那个时候听过王工戏称自己务虚,吴工务实,分工合作。当时我还不理解:怎么要务虚呢?公司嘛,就是要实干嘛!现在我越来越明白了这个道理,虚和实同样重要!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公司,绝大多数员工都是技术出生,我们说:“这个人很实在”。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优耐达的所有人。但是如果说:“这个人很虚”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接受。事实上,往往是那些虚的东西影响了我们实的东西。
比如我们做信息化建设,我们想到的是线路、设备、电脑、网络,但是往往会忘记人。因为设备线路等看得见摸得着,是实的,而人的使用却很难控制,是虚的,其实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好比交通,我们有了公路,有了汽车,有了交通规则,但是没人会开车,怎么可能搞交通呢。我们给用户安装了线路、设备、电脑、网络等等,却没有很好地培训客户,结果这套系统没人用;我们培训了客户,却没有敦促用户制定一套规章来保证人来使用,最后这套东西就会变成少数发烧友的天下,其他人都“与我无关”。所以我说“以人为本”这个词很虚,但是非常重要。以人为本要在项目当中,在规划当中就要有所体现。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做软件,刚才说过,设计编码是实,调研评审是虚。做到现在,以优耐达的水平,很少会有技术问题难倒我们,但是我们做的项目却很少能够准时验收,一般都会拖一个月以上,甚至半年一年,比如我去年做的一个项目就拖了半年才验收,您说这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因为客户不懂,其实,如果客户都很懂IT,还要我们IT公司做什么?客户要懂的是如何搞好自己的业务,不是我们玩的IT。有人会说:因为客户不成熟,这话没错,那么我们就很成熟了吗?我们有没有让客户成熟起来呢?我认为,就是因为:我们该虚的虚得不够,所以该实的就实不起来。事实上,优耐达在IT市场上拼搏了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的信息化建设,早就对用户可能出现的问题很有预见性了,就我的经验来看,软件项目CMM2的第一个KPA需求管理就是我们的难点,难点中的难点!大家往往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到了合同指定的验收时间,还会有很多地方会改来改去,这是为什么?因为用户到这个时候还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为什么用户还不清楚呢?因为用户的业务还不够规范。对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先去协助用户规范业务呢?有人会说:用户不要我们去规范业务,为什么?因为用户认为规范业务不重要,上网更重要,那么我们给用户很好的建议了吗?对他们的领导晓以利害了吗?对他们的业务做过很详细的分析,拿出报告供他们参考了吗?我们一开始就培训他们的相关人员了吗?告诉他们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应该如何了吗?让他们内心深处就认为该这样做了吗?让领导足够重视了吗?我想,大多数答案都是“NO”。我们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我们没有时间,客户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要在几月几日竣工献礼......结果是为了节约而浪费,为了省时而延期。一开始就急匆匆地上项目,说白了还是我们自己不够成熟呢。
所以,现在有不少成功的IT企业开始了咨询业务,帮助用户规范业务,提高效率,他们拿出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堆设备和线路,也不仅仅是软件,电脑和网络只是工具,不是目标。我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成熟。
虚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不知道西方的文化是否这样。但我想应该不太一样。就比如说网络的7层协议,这是西方人玩出来的:
虚
实
东方 西方
西方人似乎不玩什么虚实,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分层次,那么所有的环节都是要考虑的,都是要重视的。我想我们应该多借鉴一点他们的长处,无论虚实一视同仁。
总之:虚实是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的。该虚的不够虚,该实的就实在不起来;该实的不够实,该虚的就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