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 熊海滨
6月8日到10日,本人参加了由昆明国际商品交易会组织的中国第三届管理创新大会昆明分会场的研讨会,参会领导有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钱恒义,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云南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孙晓虹。
大会发言的主要专家有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马骏如,北京财贸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邓荣霖,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温州美特斯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前WTO关税司司长亚克·林登博士。专家们发言的主要内容规纳如下:
一、WTO协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WTO协议是成员国政府在制定国际贸易领域中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的政策和做法时所必须遵循的一整套规则。目标是为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提供充分竞争机会,并为此规定了两条基本原则,即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前者本质上意味着在各成员国之间实施非歧视(无差别)待遇,而后者则意味着在出口成员国和进口成员国之间的非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保证不同的成员国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而国民待遇则保证出口国的产品和进口国的产品享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1、最惠国待遇
含义是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非歧视待遇,在货物贸易中,给于最惠国的好处应给予所有成员,若两个成员间进行利益交换,那么他们不能将得到的好处限制在两者之间,而是必须将这些好处给予WTO所有成员,因此,一成员国不能规定另一成员国只有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时才能享有某种其他成员国享有的特权。但是在1986-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中,关于服务贸易中明确规定允许背离最惠国待遇原则。
2、国民待遇
含义是,进口产品在进入进口国后,它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同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具体说包含三个主要内容。
1)不对进口产品征收超出对同类同产品的国内税或其它国内费用。
2)在有关销售、购买、运输、定销或使用的规则和要求方面,进口产品必须享受与同类国产品同等的待遇。
3)成员国不能明文规定,在使用某种产品时,其中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或比例来自国内。
3、关税。
征收关税的目的:
①增加政府收入;
②为国内产业提供保护;
③若存在外汇短缺,可以利用差别关税来合理使用有限外汇。
因为关税扰乱了竞争条件,因此WTO对关税减让,关税上限、提高关税以至于超过关税上限等问题都作出了规定。
4、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发展中成员国有时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资助,以提高增值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
政府资助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1)促进出口的直接财政资助;
2)为产品的生产而付给国内生产者的财政资助。
前者称为出口补贴,后者称为国内补贴。这两种形式可能使补贴产品在国际上享有不公平的竞争趋势。因此,WTO对补贴作出了严格规定,但是政府的补贴也不是完全被禁止的,例如对于研究活动、仪器、设备、工地或建筑物产生的费用,资助国内落后地区,对环境保护提供的财政支援等。
5、反倾销
以不正常的低价出口产品是另外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一些公司利用这些进攻性的做法来消除竞争,针对这种行为采取的行动称为反倾销。
要采取反倾销措施,一成员必须确定:
1)存在倾销;
2)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
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以上三条,还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评估方式,不赘述。
6、贸易争端的解决
当某成员国对另一成员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不满且理由充分时,WTO将提供解决办法。
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个阶段是磋商,磋商文件中应包括有关申诉的简要描述,被诉方必须在30天内进入磋商,若其他成员认为争端中的问题对他具有实质性利益,也可要求加入磋商。
在磋商之前,一般都要由WTO成立一个专家组,在一段长长的专家组名单中,可以由双方选择共同被认可专家三名,当然,专家组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WTO组织会根据专家组的报告做出裁决,当事双方若不服载决也可以上诉,上诉机构称为(Appillate Body)
二、关于研讨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观点归纳
1、人的思维有五个阶段
①信息来源:没有信息没法思考,解决不确定性;
②知识: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观念:根据接受的信息和具有知识的加工,结合自身地位而产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这就是观念,观念可能导致一种选择。
④理论:观念的系统化构成了理论;
⑤智慧:智慧来源于理论,是思维的最高点,但是有了理论不一定就有了智慧,智慧要建立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中国的经济形势面临三个新课题
1)应对WTO,了解规则、适用规则、修订规则,中国的优势是,纺织、皮革、家电、现代中药。
2)说WTO是“狼来了”不确切,是害怕、消极、被动的心态,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也有很多优势,实际上全世界都看清楚了,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我们就目前形成的家电、汽车、纺织的生产能力已经让外国人望而生畏。
3、加快农村城镇化
其实城市的问题在农村,企业开工不足,关键是农村购买力不强;农村的问题在城市,农民买不起城市提供的商品,互为根源。
三、企业家应该有的观念
1、商场不是战场,战场有两个特征,一是直接消灭对手,二是以一方的最后胜利告终;商场是与对手竞争消费者,有的企业成天去鼓捣对手,把注意力放到对手身上,把对象搞错,要像海尔那样把目光投向市场,对客户说“真诚到永远”。商场也不经常是一方取得胜利的,现代市场营销也提出了双嬴或多嬴的概念。
2、市场经济一定要整合别人的资源,求得共同发展,市场经济的奥妙就是整合资源,企业家的定义就是整合资源的能手。
3、市场竞争的观念就是市场竞合的观念,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非常不适合市场竞争规律。
4、人力资本不是人力资源,中国企业没有搞好,就是对人力资本不给于承认,主要表现在不承认经营者也是资本的范畴。不知道经营者是以劳动形式的资本投入者,他的资本是体力、知识、智慧、经验。应该看到所有者对企业起的作用越来越弱,经营者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强。
5、一分为二是事物的结果,一分为三是社会事物的现象,企业家应该不唯书、不唯上、唯实。
6、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理想社会主义,因为他要消灭商品交换,所以从来没有实现过。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1924年列宁已经意识到完全按照马克思那一套行不通,所以搞了一个新经济政策,但是一年后列宁逝世了,斯大林按照自己的理解搞了计划经济。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有人说是开着左弯灯往右转,但是是实用型的社会主义,所以要改革,但是改革二十多年,好改的、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改不了的。
7、企业家们要注意,中国的历史是造反的历史,农民造反、分了地主的财产、朝廷的财产,农民重新成立新王朝,然后自己又变成新的权贵,再次被穷人推翻,中国走到今天,不能再引导这种造反机制。
8、联想老总说“中国的企业要过五关,第一关就是和政府打交道”因为中国政府的法律是允许原则,用文件规定企业能做什么,企业才能做什么,没有规定的表示不能做。遗憾的是市场规律是禁止原则,应该是规定不能做的就不做,没有规定的就都可以做才对。
9、企业文化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应该能长期延续下去。美国杜邦公司的产品换了10代,职工换了10代,董事换了10代,总裁换了12代,人们不知道董事长是谁,但是知道杜邦。
10、什么是管理,就是找人来干,什么是管理者,就是建立制度。
整个两天半的研讨会有不少专家发表了极有价值的真知灼见,有的专家在报告会上吹散牛、耗时间,固文章不宜过长,仅整理这些内容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