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纵横
我们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管理实践方面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清楚地界定客户的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咨询项目的顺利进展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同时也是国内咨询公司服务的重要对象,如何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咨询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何谓中小型企业呢?传统的看法中衡量的标尺是企业规模,例如:员工人数、资金总量等等。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也以“人”为本,从管理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凭借对中小型企业的咨询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应具备这样的特征,就是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可以掌控企业所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凡具有这种特征的企业,都可以叫做中小企业,甚至叫做小企业。这种划分方法充分考虑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在最初起家时,大多是掌握了某种特殊的资源,从而取得了可以获利的优势,并且发展起来。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看,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都是由管理者一手承担。企业没有,也几乎不可能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成长,各方面经验的充实,以及各项职能的完备,符合企业经营实践的管理体系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们就是以这个管理体系发展的进程为标尺,按照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划分大小。如果企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人治管理的水平上,那么不管企业规模有多大,也都只能姑且称之为小企业。
中小企业情况十分复杂,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经营模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存在即是合理。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企业初创的阶段显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当企业进一步成长时,就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果将战略理解为企业关于长期的、全局的变化的对策,那么小企业在这个领域就是空白。一般来说,小企业中出现的更多的是逐利行为,注重的是短期的财务指标(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生存是第一位的),而并非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从上到下都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或者未来能做好什么,管理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很强。同时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小企业中,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是一体的。然而,从理性的角度考虑,所有者主要考虑的是股东权益,而经营者则是企业的代表,是组织的象征,也是管理职能的主要行使者。这样,企业领导人的身份就出现了先天的、内在的矛盾。
面对管理中的种种问题,企业自身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如果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无疑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只能医好皮毛,无法动其根本。总结我们对中小企业进行咨询的经验,我们发现管理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要想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就要由此下手,标本兼治。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较为欠缺,因为在进行管理模式改造的时候往往引入外部力量,例如聘请咨询公司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创业伊始,由于各具优势,企业一般会取得骄人的成绩,管理方面的不足不容易表现出来。但是当企业渡过成长期,即将迈进稳步发展的阶段却往往会出现自立性危机。这时的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各方面职能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了建立完整管理体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单一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企业内部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管理问题,让领导者和员工都意识到应该变革的时候到了,从思想上也具有了进行变革的可能性。因此这个时候,是咨询公司进入,辅助企业进行管理改造的最佳时机。
在我们对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支付咨询公司不菲的咨询费用对企业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客户对咨询公司的期望会很高。希望我们能够开一副灵丹妙药,让企业一下子步入正轨。然而,这样的灵丹妙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目标是为我们的客户搭建一个基本的管理架构。当然我们在数个月的时间内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文案性资料不可能涵盖企业经营中的各个方面。我们为顾客提供的最大价值是一种理念,一种区别于企业固有模式的思想方法,为企业指明一条管理实践上的可行道路,让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为发展过程中欠缺管理培训的企业“补课”。我们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实际上是给企业,包括领导人和员工,“洗脑”的一个过程。我们形式上的成果是报告和制度。但是,我们的报告只是工具,我们通过它来打破企业旧有的观念,也用它来为企业灌输一种对企业来说全新的、初体验的思路。我们通过与客户的不断的沟通,把我们掌握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一点点的注入企业,在我们为企业搭建管理构架的同时与客户互动的将新的思路落到实处。咨询项目的每一个过程,都是我们针对客户在管理理念方面的一个培训。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传递给客户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时候,在情况比较复杂的企业中,我们的咨询工作结束后,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于是有人说,咨询公司“不医治病牛”,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这是一种误解。企业就像人体。生了大病的人服药后,需要慢慢调养,症状才能消除,身体机能才可以逐步恢复。企业也是一样。说到底,最终解决企业问题的,并不是外部力量,而是企业本身。只有企业本身接受并消化了我们为其提供的思想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才能把企业各项职能逐渐理顺,使企业走向有序发展的道路。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方法和构架与客户自身的理解与执行,是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