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部工程师 何疆荣
我与吕刚相知相处是这次保山有线台项目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不但不曾了解此人,更可以说是不知此人。但这次出差使我结识了一个可以为师的,并深深体会了‘姜还是老的辣’此种精神。
吕刚是“钢”、非“铝”,这点他在《优耐达人》上有过申明,但我还是要重申,他确实是“钢”、非“铝”。吕刚虽形容瘦弱、但其实内心丰满,是有浓厚的学术味道的那种人。
再说一说其人其事吧。
保山项目是2000年前到2000年后的事,我接触吕刚便是就从接触项目开始的。那是过年放假前两礼拜时,陈工治伦安排我跟吕刚搞项目,于是就开始了我了解他的历程。当时吴工和他刚从保山初步调研回来,手中已经有一些资料。已经着手开始一些结构的分析,并且制订了一个基本工作进度计划。于是一切按计划行事,编程——放假棗收假棗准备下保山。
带下保山的合同上的软件是营业受理模块,到达后便装上试用。但是当时保山宽带有限公司的收费室已经在用着一个FOX的程序管理用户了,数据的过渡,倒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有吕刚在就不成为问题了,他可是一个老FOX用户,早已经深得其中三昧的那种人。就在我们把数据文件从收费室带回的第二天,他就已经把数据结构分析了,更有王磊(保山宽带公司一职工)把原作者带来确认之后就搞定了,数据顺畅的进入了我们的数据库中。使我感到做软件必须知识面广,方才能够应付各种现实而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在保山时吕刚常谈起软件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从哪个方向入手,还常常鼓励我说,其实所谓高手,只不过是早一点接触了新的东西,在别人没有用的时候他就开始用,就这么简单可以成为的,关键是用不用心,有没有心。他说以目前而论,如果微软没有倒台,那么只好跟着它的走,比尔盖茨的销售市场是世界第一的,技术也是一流的。应该以它的一些新技术为学习方向,应该在没有很多人掌握时就掌握它。目前被炒得比较热的是微软的COM/DCOM技术,应该尽快学习。他还问了我些名词,什么是DNA等等,我是又愧又高兴,愧的是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高兴的是今年我有书可看了。
在此行中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关于这个软件开发,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根据我的经历,毫无多想就说是数据库结构的良好的设计。他笑了,不,是跟客户搞好关系。是啊,客户才是软件工作流程的构造者,只有搞好关系,双方才能交流。才能设计出一个无缝连接的系统,在使用时用户才挑不出你的毛病,有毛病也是他的工作流程有毛病,正是可以帮他改进的地方。他还举了个例:那是他在机器厂时,曾经跟过一个高工,此工编程能力似乎也不是优秀到无可挑剔,但是他的工程却是确实优秀。为什么呢?就是此工和人打交道很有一手,了解的很清晰明了,出的方案当然一流。
吕刚不但优秀而且还很幽默。此处就不再举例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