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饭吧

行政部 胡盛卫

“吧”源于酒吧“bar”一词,原指提供人们饮酒娱乐和进行交流放松的场所。酒吧在人们印象中一直是一种特殊的场合。善于演绎文字的中国人,把“吧”这个词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随处可见的不但有酒吧,还有水吧、网吧、书吧……等等。似乎只要是能喝点什么,能做点文化交流和精神放松的场所都可成其为吧。再冠以某种事物的性状,于是“×吧”就可以诞生了。

这样看来,公司员工吃饭的露天餐厅(桌)也可称得上“吧了”。且各项条件基本符合该类场所之职能要求。首先是大家精神放松。可以看得出,吃饭的时候各种网络大虾和软件大虱们爬在桌上餐饮,这时的精神可谓绝对的放松。其次饭吧也有文化滋生和交流,诸如一些“红烧肉”、“不可兼得”之类优耐达特有的幽默。再者是大部份人也喝点什么,比如稀米汤之类,喝得滋滋有味(真是“惨不忍睹”)。当然共同的行为都是在吃饭。所以完全可以把优耐达员工“用膳啜饮之场所及其系统环境”称之为“饭吧”棗大家吃饭和放松交流、创造文化的特殊场所。

最近饭吧又传出这样两个故事。前者流传久远。有一天,公司两职员进吧就餐,厨房的菜卖得差不多完了,荤的嘛就剩香肠了,A君只好买了一根,还不便宜。A君走后,B君想了一下,也要了一根,那知短了一大截,本想应该会便宜一点,不料价钱还是一样,B君愤愤地问道:为什么他的比我的长,我的比他的短,还要一样的钱。里面厨娘答道:因为你的比他的粗嘛。

又有一天,旅游项目组两个老几吃完饭不走,端着两碗稀米汤围着桌子坐着喝,第三个老几走过来看两个不走略感好奇,就问:“坐在这干嘛”,答:“喝点米汤”,问:“米汤有什么好喝,不知道还以为在闹灾荒”,答:“唉,这你就不知道了,喝什么补什么”。第二个老几又正儿八经地补充一句:“喝汤嘛,当然就是补汤喽!”,第三个老几听罢此语,怀疑地看了看碗中的米汤水道:“这么稀的也能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