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香格里拉漫记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这里并肩而行,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在这彩云之南的一角围出一块圣地净土,这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同时,她还有一个娓美动听的名字,那就是当年美国作家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与世无争的生活着,直到今天仍旧淳朴善良,而上天也为这片世外桃源创造了太多太多“只应天上有”的奇景绝境,使之无愧于“神仙家乡”的称号。

有两个地方是令我深深陶醉而无法忘怀的。

位于深山密林之中的碧塔海,是十年前听朋友介绍后我就向往的地方,在藏语中是“栎树成毡”的意思,由于湖面海拔有三千五百多米,又被密林环绕,从前除了游牧民罕有人至。到碧塔海要步行很长一段路,当你踩着由木头铺成的简易栈道,穿行于苍都的莽林之中;当你站在山脚奔淌湍流清澈如许的溪旁,望远方草甸上星星点点的牛羊;当你伫立湖边,看如整玉般一潭碧水和青螺似的湖心岛,你会为置身于这样近至天端的高原美景中而一时喘不了气,生怕惊动了这由几种最简单朴素色彩拼成的凝重水彩,此时,你会发现,美,有时也可以是一种深深的压迫。

除了这份美,我深爱着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相传,每年春天,当湖心岛上杜鹃盛开的时候,湖里的鱼儿因为贪恋着花的香、花的美,争先恐后地吞食漂落湖中的杜鹃花辨,结果,鱼儿也会醉了,漂浮在湖面上,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连这野生的小生灵也会为这碧塔海而沉醉,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可惜的是,我来到这里杜鹃花早已凋谢了,自然无缘见到这一奇观,只能希望世人能够珍爱这块圣土,让我和我的后代,终有一天能见到那梦一般的景色。

另外一个要说的地方就是有“仙人遗田”之称的白水台。白水台位于中甸县三坝乡,离县城还有一百公里的距离。

白水台在纳西语中是“逐渐长大的花”之意,这大体能勾勒出白水台的一些轮廓。白水台的泉水富含碳酸盐,所以,当泉水下泄时,就沉积出一个个层层叠叠如盆似台的碳酸盐台地,当晶莹的泉水层层下溢,远望犹如凝滞的飞瀑,近观好似一块块美玉,日光下泄,异彩流光,直使人惊呼造物神奇。

听同行的朋友说,九寨沟也有如此一片台地,但规模小得多了,也不像白水台在山腰形成并沿山体依势下叠如此壮观,秀美中略显气势不足,少了这里白水台的原始和天然的风格,只是保护工作做的比这里好得多。

在白水台上,有几个纳西族少女正随意地载歌载舞,那银质的圆头饰和羊皮披肩,大概就是有名的“披星戴月”了。纳西族世代把白水台视为东巴文化的发源地。每逢三月初八都要在此祭神,欢度传统节日,神奇的东巴文化更为白水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壮美的自然景色和和谐相生的民族文化是这片高原圣土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香格里拉不再只是对这种天人合一的描述,更多的是寄托着世人的一种向往、一种理想,那就是美,悠然自得、宁静、知足,没有这些便没有了世外桃源的全部。

香格里拉,这个藏语中称做“心中日月”的地方,只要到过,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