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棍子虫的世界

申和平

黄昏登临峨眉金顶,除一片暮色苍茫,群山肃穆之外,如果你尚能沉下心来,就会发现四周布满棍子虫,正一动不动,某种意义上和你一样,正沉浸在自我观照的夕阳中。

钟声恢宏,余音袅袅,渐成天音。

……

“棍子虫?你问它干什么?这么微不足道的小虫子!”山上的老僧一脸惊奇的看着我,与我看棍子虫的表情完全一样。

“老先生,就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吧!我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

……

“……,所以,棍子虫从不满足现状,总想伸展一下身体,改变一下在所处环境中的位置,棍子虫虽然不知道思想究竟是从自己身上什么部位怎样产生的,但它很乐于顺从这思想的指引,依靠自己六只脚的力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嗯,你帮我把烛芯剪短一些!”

我平伸出手掌接过剪刀,小心地把烛芯从中剪断,火焰猛然高跳了一下,光线就更昏暗了。

“……,所以,由于棍子虫六只长脚落地时相对位置完全灵活不受约束,对它来说,不存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这样,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实现自己的意志方面,而无需过多考虑与环境相关的繁杂细节。然而,如果需要,它也可以沿任何一个方向直线移动。”

“你真的从未见过棍子虫吗?小伙子?”

“是的,只见过蚂蚱,还有螳螂。”

“……,当然,棍子虫绝非完美的,它易受损伤,噢!它在你所说的螳螂面前是多么无能为力呵!它是这样善良以至于浑身上下竟然没有任何一个用于御敌的器官,但棍子虫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了这一点——它可只剩下两只脚仍可行走无误。棍子虫生存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穷尽其毕生精力不屈不挠地行走和攀援,并解脱在此过程中缭绕到身上的桎梏。”

“你成家没有啊,小伙子?”

“早成家了,那是我小女儿,囡!过来叫声老伯!”

“——老——伯——!”

“呵!——哈!”

“……,假如把棍子虫置身于一个虽然精致但却过于狭小的空间里,那么它就失去了一切优势,它必须处处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不再能象在旷野中那样轻松自如地伸展,自由自在地生活和行走了。”

(伸出前面两只脚抓住一片被露水压弯的嫩叶,再移动中间的两只脚踩住比前两脚稍高的地方,(这时腰需稍稍弯曲)然后把后面两只脚翻到比中间两脚更高的地方,这样一来,棍子虫就在空中翻了个跟斗,站到了翠绿的嫩叶上,可以用它那完全隐而不见的眼晴仔细打量这个全新的所在,比如阳光照射的角度,露水的色彩,以及嫩叶的弹性,和风的气味等,感受一下这个高度的意义,并回顾一下自己努力的过程)。

“……,现在,在这个精致光滑的空间里,棍子虫困难地翻动着身体,不停地试探每个逃脱的可能性。比如,收起五只脚,尽可能使自己变得细小,把身体对折起来,将腰间的一只脚从某个缝隙伸出去,试图把自己也拉到外面去。或者,把六只脚全部崩紧,用细细的腰背去顶撞旁边的平面,结果很痛若。但棍子虫绝不放弃努力,也许它本能地知道,这样的地方是完全不符合其天性的

……,

“我刚才说到哪里了?来,你把这个苹果吃掉,是个供果,吃了好。”

“你说到棍子虫不放弃努力。”

“噢!,对了,棍子虫需要的是晴朗的阳光,葱郁的草地,清澈的山涧,潮湿的土壤,清淳透明的空气

……,它需要全身舒展的行走和攀登,虽然有时它也会停下来,那是因为它需要回顾,需要补足和休息。它自由自在地奔驰在旷野上,脚下是纯洁无垠的土地,头上是辽阔无际的天空。”

“棍子虫虽然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何在,但它凭自己在行走中的感受,掌握并改变着自己的方向,它翻越连绵的群山,跨过奔腾的江河,穿过广袤的平原……,它相信自己走的勇气,那是不会消散在过去和将来的群山、江河和平原中的。”

“但是老伯,它们这样都沉浸在夕阳中干什么?”

“也许在感受夕阳的温暖,也许在等待朝阳的灿烂,谁知道,也许在问我,你是什么虫?”

烛光突然闪烁一下,迅即熄灭了,可以闻到烛火特有的气息随之袭来,我的心也随之沉下去。

我拉开被窝钻进去,直直地躺在里面,瞪眼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深不可测

——

“老爸你看,这是多么灿烂的星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