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数字化影像漫谈

黄—黄永刚 钟—钟 毅

黄:我正在写一篇《数字化影像漫谈》的文章,向摄影爱好者介绍一方绚丽天地。

钟:前景美好,普及实现漫长。

黄:怎么会漫长?尼康、佳能等世界主要相机厂商,柯达、富士等菲林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数码相机。

钟:你注意到价格没有,一台民康F90机身的柯达DCS-41080000元,还不包括外围处理设备,这是普通爱好者能承受的吗?

黄:当然不是伸手可及,目前的投资固然不小,但数码图片的优势是传统相机和编辑处理的所无法比拟的。

钟:怎么无法比,投入就是一个最实在的优势,一台普通相机2000元、一个20元的柯达胶卷、20多块的冲扩费。数字相机就能革传统相机的命?

黄:那当然,数码相机本身就有五大革命功能;第一、大容量,照片存储量最少的机型都在100幅以上,并随压缩技术发展而扩大,并可反复使用,传统胶卷仅36幅容量,每次外出带大量胶卷,使用时不停地换卷令人心烦。

钟:我不需那么大容量,每次外出用一两卷就差不多了。

黄:对了还有环保问题,胶片及处理液(有毒)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另外你别打插,听我讲第二、无休止的复制,资深摄影师都知道,一张珍贵的菲林无论你怎样保存都难 免有损耗。数字相机提供的照片以比特方式记录,可供你无休止的复制,长年保存而不会有任何损失,手段经济快 捷。

钟:无休止的复制就好!版权问题怎么解决?

黄:版权问题就像从前的VCD市场一样有所受控、有所难控局面,有待于法规和监控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再听我说第三传输,以原子方式存在的菲林或照片的传递无非是机、车、船……。而以比特方式存在的照片则可在瞬息之间传遍五洲。

钟:就这一点而言的确是革命的。

黄:第四、暗室不暗,照片的冲扩加工是成像的一个关键步骤,绝大多数摄影师过去和现在都是在一间房中打着红灯小心雕琢。生怕这来自万里外的风光、千米高山的美境毁此一举,而数字相机则可输出到到计算机上用PHOTOSHOP、PICTURE IT等软件进行所心所欲的编辑,如果你不嫌热尽可在太阳下做这些工作。数字化图片的可编辑性正是其魅力所在。

钟:随心所欲的编辑。就是说你可以轻易将老总的头接在到麦当娜的身上?照片从此不再可作为呈堂证供?

黄:的确是这样,目前图片处理程序供应商们正在编一种程序,使照片被修改过的部分能通过一些工具看出。黑濯岩成像系统就能做到,而且很受警察、保险公司的欢迎。

钟:柯达、富士、爱克发就会那么容易的放弃其每年几百亿的胶卷市场而拱手送给存贮器生产商?

黄:当然不会,他们会做一些扼制办法。例如:不让数码处理设备价格下降或找出一些能安全过渡其卷市场的办法。

钟:不完全那么自私吧!缓慢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保全了摄影爱好者的原有设备投资。

黄:其实这一点不必多虑,有一种底片扫描仪可将传统底片扫描数字化。

钟:还有个重要因素,数码照片的优势是可在个人电脑上进行图像信息编辑,而摄影师中有多少会运用计算机?而目前做图片处理的计算机能手,其艺术修养又如何?功能强大的编辑器(PC)始终只是一个设有灵性的工具、只是一支好用的画笔。

黄: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才是一个影响数字照片技术普及的原因。这是对摄影师面向未来的考验,至于制作成本问题则会在其数字化流程的社会化中得到解决。

钟: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