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刚
公元1996年,可谓优耐达公司卓有成效的一年,全年合同额达2000万,人逢喜事精神爽,循每年郊游惯例,公司选择了攀登禄劝轿子雪山。据悉轿子山顶峰海拔420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高山立体气候类型,日温差大,气温比昆明市区低7℃左右,氧气含量约是昆明市区的四分之一。
爬山的感觉是离开转龙镇(乡?村?)才有的。土路、狭窄、全是上坡。汽车顺着山腰走,总有一侧是县崖,有时感觉我们是悬空的。终于路止车停。殷勤的老乡们牵马把我们团团围住“骑马!“骑马”“把包给我”有几个甚至说:“他们几个是我的。”
没有路,只是马踏出来的栈道,拉着灌木枝往上爬,看似不高的山爬着还觉得挺累。没有看到雪,边走边聊,路上导游很巧妙地暗示我们山上没有“雪”。昆明很少下雪,就算下雪也是量少得无法堆积。1988年的大雪是特例,咱们可是冲着轿子雪山的“雪”而来的。真见鬼!这轿子雪山的“雪”字是谁加上去的?原名只是“轿子山”吧!难说是旅行社出于商业考虑的误导。
既已上路,奈何?多想只会削弱往上爬的信心。路是越来越糟,风也大,呼吸开始急促起来,肩上的包好像也越来越重,这脸色更是奇巧,有的人发红,有的发绿,有的青青白白总之很难看。已经三个小时的山路,还没到,契而不舍的老乡牵马跟在身旁“上马啦”,“把包给我”,活像拿着红苹果的撒旦。都在互相较劲,看谁能保持“领爬”的位置。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没人上马,始终咬着牙。终于,看到大本营了,此时海拔3000米。站定回头的刹那,艳丽的夕阳将群山镀成金黄。那感觉不是完成全省邮电网管合同的欢呼;不是调通路由器的兴奋,也不是Internet上冲浪的爽快。那是
一种豁然,一种过关斩将的豪气,一种信心、毅力、汗水换来的甜美,一种天人合一的愉悦。
元月3日,对海拔4000米顶峰的冲击更是具挑战性,路更险,风更大,气温低到美能达相机都停止了工作,但我们已学会体验轿子山的挑战和与之同在的美。每往上爬一步就有不同的景致,每变换一个视角,便有一个无法从图片中获得的感受。途中的冰湖,冰河、冰瀑一次次让我们兴奋欢呼——轿子雪山真有“雪”。
你扶我一把,我帮他拎拎包,手指不断按动快门。终于,我们把群山踏在脚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导游宣布此处海拔4200米,并按国际登山协会惯例,给每位登山者发了“登山证书”。哇!我战胜了轿子山!我们战胜了轿子山!优耐达的信心、毅力、战胜了轿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