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谁都不能否认Internet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一种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网虫”来说,它更是充满了魅力和诱惑。然而,当我坐在电脑前,领略这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时,一个困惑始终在我脑中盘旋:在Internet上,知识究竟离我们有多近?
对于一个新“网虫”,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几乎成了Internet的代名词。的确,WWW上凝聚了Internet的精华,展示了Internet最绚丽夺目的一面。在WWW上你只需点接一下相关词语、图片或是图标,就可以从一个网站进入另一个网站,这就是所谓的“超文本”(Hyper-text)。文本中的文本,无穷指涉的文本。于是,链接与链接相接,链接中有链接……构成一个无限庞大而自由的文本空间。在这里,知识的交流成了节点与节点之间近乎无穷的链接,它们之间没有等级、没有高下、没有特权、更没有边缘。
在这超文本的海洋里,知识演变成了站点的新增、嵌入、蔓延和复制。面对这浩瀚无边的超文本世界,人们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他就越不需要也无力对事物进行消化和吸收,而只要把它们作为节点增加进来就可以,甚至增加也根本不需要把它们放进大脑,只需把它们放进自己的硬盘,甚至只要在我们与网络间加一只电子书签,仅此而已。奇妙的是,当网络与人脑进行了这样得意的“嫁接”后,电脑网络真的变成了人脑的直接延伸,变成了虚拟的人脑。于是凡人在瞬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历史上巨人们为之羞愧,但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成分?人脑与数据库的嫁接怎能产生成智慧?
超文本时代是历史上知识最丰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在确离知识近了,但拥有书并不拥有书中的知识,拥有超文本世界,并不拥有其中的一切。因为我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用勤劳的汗水换取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几十万年来并没有什么进步,这是人类的可喜,还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