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路

--黄永刚

 

走共享之路

多年来,优耐达一直保持着对信息技术的追踪并籍此信念使公司发展至今,以公司成员60%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构成比例就可以看出,技术是优耐达的创业之本,发展之路,其实很多企业都是在走这样的路。但是对“技术”的观点和态度却是大相径庭。

优耐达人中,学历不乏专科、本科、硕士,这些资历说明什么?仅只说明曾经的努力,曾经对技术掌握了解有一定高度。在某些国有企业里,你可能凭此资历享用一生,在优耐达不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你很难以走路的速度跟进,否则大有闭门三日不知魏晋之势。

作为一名技术型的人才,从理论上讲,多专多能是很理想的,但实际上却绝对做不到,信息技术之海可谓浩瀚,类别之多发展之快,往往是用想像才能跟上,加之分工的日趋细密,多专多能的理想无论从时间和精力上实在难以实现。

曾经见过以一招半式闯天下的人,紧紧攥着手中的一点点吃饭的本事,出手时还要闭门、关灯,只会贻笑大方。

优耐达成立至今不断组织培训、交流。没有职务上的分别,很多人都作过主讲。讲心得、讲经验,籍此提高自己和同仁的技术水平。有一种说法“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其盛水的深度”。“走共享之路”这就是优耐达的思想,靠一两只勤快的工蜂无法酿出大块的蜜汁。

学需要的东西,学有用的东西。有些人喜欢追求罕见的,玄妙的东西,夸耀“藏书半壁”,以示比人高一筹。“科学理论只有通过实践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自身和企业的发展。”优耐达是这样看待技术的。

走共享之路,相互补充,相互合作,才是成就事业之道。尤其是工程性组织没有哪一个项目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能完成的。在分配上亦然,不是“按需取酬”,是有章可循的“按劳分配”,而“章”的建立,人人均有责任和义务,否则就只有“剥削”和“共产”,大家一拍两散。各自去重组一种理想的结构(其实问题同样存在),把有限的精力和资金花在无休止的、愚昧的重组上。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企业必须建立、提供一个真实存在的、开放的机制和环境。

唯才是举的管理之路

能上不能下,用人凭资历和裙带关系的复杂是很多企业管理上的障碍,同样是优耐达的大忌。公司自成立之时就一直在避免形成这样的局面并在98版的《员工手册》当中明确规定“自本人起有两级以内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同时在公司工作”当然,这会影响在公司内发展起来的爱恋之人,但作为公司的长远着想,这样的规定是必要的。

能上能下,是说之容易做之难的决策,在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股份制企业里同样需勇气和制度来实现。优耐达采取了一年一骋的制度来解决。这有别于组织部的任命,而且是由股东会骋总经理,总经理骋副总经理,副总经理骋部门经理及员工,并分别对自己的上一级负责。对每一个优耐达人的评价,都是由经理会或是股东会或是董事会进行,以避免“独裁”和“摸象”。

“毛遂自荐”是这一机制中的另一部分,充分展示自我,争取展示机会是现代人必备素质之一,其实“毛遂自荐”并非仅指“自荐”到领导职位,还可以是“自荐”到符合自己特长及爱好的工作岗位以期尽量发挥出个人的创造力。

最终的解决方案

无论对技术、对管理、对发展,最终和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利益一体观念。

对个人而言,有高超的技艺而没有实施的条件和机会时它没有价值可言。见识过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打字员,录入员,真可惜、可叹。优耐达人的技术体现于优耐达的工程项目之中,其价值同时体现于优耐达员工个人收入中,以及工程为客户的业务所创造的效益中。

对企业而言,同样不能忽视一个个具体员工劳动汇集成的力量——创造利润的力量。把员工视为企业机器上无灵性的镙丝钉而非“人”的观点会造成企业所难以控制的局面,诸如:企业信誉度下降,运行成本增高,工作主动性下降,讨价还价的本领提高……。

树立利益一体的观念和建立利益一体的制度,是一个有深度和难度的工作,它需要上下一心的认同否则就只是一句耳熟的口号。让我们共同深思,不断开放自我、自我反省和扬弃,完成从自我封闭的自傲到热情坦荡的自我设计和追求,到乐于助人实现自我的革新过程。